白芍
別名:白芍藥、金芍藥。
性味:味苦、酸,性微寒。
歸經:歸肝、脾經。
入藥部位:為毛茛科植物芍藥PaeoniatactiloraPall.的干燥根。
形態(tài)特征:呈圓柱形,平直或稍彎曲,兩端平截,長5~18cm,直徑1~2.5cm。表面類白色或淡棕紅色,光潔或有縱皺紋及細根痕,偶有殘存的棕褐色外皮。質堅實,不易折斷,斷面較平坦,類白色或微帶棕紅色,形成層環(huán)踞顯,射線放射狀。氣微,味微苦、酸。
白芍的用法用量
用法:6~15g。
炮制:夏、秋二季采挖,洗凈,除去頭尾和細根,置沸水中煮后除去外皮或去皮后再煮,曬干。
白芍的功效作用
功效:養(yǎng)血調經,斂陰止汗,柔肝止痛,平抑肝陽。
白芍的禁忌
禁忌:不宜與藜蘆同用。
白芍的配伍
治婦人脅痛:香附子四兩(黃子醋二碗,鹽一兩,煮干為度),肉桂、延胡索(炒)、白芍藥。為細末,每服二錢,沸湯調,無時服。(《朱氏集驗醫(yī)方》芍藥湯)
白芍的論述
1、《本經》:“主邪氣腹痛,除血痹,破堅積,治寒熱疝瘕,止痛,利小便,益氣。”2、《別錄》:“通順血脈,緩中,散惡血,逐賊血,去水氣,利膀胱、大小腸,消癰腫,(治)時行寒熱,中惡腹痛,腰痛?!?、《日華子本草》:“治風補癆,主女人一切病,并產前后諸疾,通月水,退熱除煩,益氣,治天行熱疾,瘟瘴驚狂,婦人血運,及腸風瀉血,痔瘺發(fā)背,瘡疥,頭痛,明目,目赤,胬肉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