缺鐵性貧血是由于體內(nèi)鐵缺乏,導致血紅蛋白合成減少而引起的一種小細胞低色素性貧血。臨床上可通過癥狀、體征、實驗室檢查等進行綜合判斷。
1、癥狀:缺鐵性貧血患者常有乏力、頭暈、耳鳴、眼花、心悸等癥狀,部分患者還可出現(xiàn)皮膚干燥、毛發(fā)干枯等表現(xiàn);
2、體征:患者可出現(xiàn)面色蒼白、舌乳頭萎縮、甲床變薄等體征,同時伴有肝脾腫大和淋巴結(jié)腫大;
3、實驗室檢查:通過實驗室檢查可以明確診斷。一般情況下,外周血涂片可見紅細胞體積減小,平均紅細胞容積(MCV)<80fl,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量(MCH)<27pg,平均紅細胞血紅蛋白濃度(MCHC)<32%。網(wǎng)織紅細胞計數(shù)正?;蜉p度增加,骨髓增生活躍,粒系及巨核系均增生良好。鐵染色顯示骨髓小??扇捐F消失或顯著減少,鐵粒幼細胞
一旦確診為缺鐵性貧血后需要積極治療,包括去除病因和對癥治療兩方面。去除病因主要是針對原發(fā)病的治療,如慢性失血引起的缺鐵性貧血應積極治療原發(fā)??;對因營養(yǎng)不良引起的缺鐵性貧血應加強營養(yǎng)支持治療;對于長期服用質(zhì)子泵抑制劑(PPI)類藥物者應停藥或換用其他抑酸藥物。對癥治療主要包括補充鐵劑和維生素B12等造血原料以及改善貧血癥狀等。
日常生活中應注意飲食均衡,適當多吃富含鐵的食物如動物肝臟、瘦肉等,并注意多攝入富含維生素C的食物如獼猴桃、西紅柿等促進機體對食物中鐵的吸收。
優(yōu)質(zhì)文章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