吊竹梅
別名:水竹草、金瓢羹、白帶草、吊竹菜、紫背金牛、血見愁、雞舌黃、紅舌草、紅竹仔草、花葉竹夾菜、二打不死、百毒散、水竹草、金發(fā)草、假石蠶、花葉竹節(jié)草、紅竹殼菜、鴨舌紅、紅鴨跖草、百書草、花蝴蝶、風眼草、銀白風眼草。
性味:味甘、淡,性寒。
歸經(jīng):歸膀胱、肺、大腸經(jīng)。
入藥部位:為鴨跖草科植物吊竹梅ZebrinapendulaSchnizl.的全草。
吊竹梅的用法用量
內服:煎湯,15-30g,鮮品60-90g;或搗汁。
外用:適量,搗敷。
炮制:全年均可采收,洗凈,曬干或鮮用。
吊竹梅的功效作用
功效:清熱利濕,涼血解毒。
吊竹梅的禁忌
禁忌:孕婦禁服。
吊竹梅的配伍
1、治慢性痢疾:鮮吊竹梅全草60-90g,白米30g。同炒至半成炭為度,水煎服。(《福建中草藥》)2、治乳腺炎:鮮(紅竹殼菜)全草適量。加生鹽搗爛外敷。(《廣西本草選編》)
吊竹梅的論述
1、《海南島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“鎮(zhèn)咳利水。主治咳嗽,肺水腫,腎性水腫?!?、《廣西民間常用中草藥手冊》:“清熱解毒。治咳血,白帶,慢性痢疾?!?、《廣西本草選編》:“主治目赤腫痛,乳腺炎?!?、《全國中草藥匯編》:“涼血。主治肺結核咳嗽咯血,咽喉腫痛,急性結膜炎,細菌性痢疾,尿路感染,瘰疽,毒蛇咬傷?!?、《廣西民族藥簡編》:“治產后流血過多,小腹痛,心臟性水腫,燒燙傷。”6、《浙江藥用植物志》:“主治淋癥,嘔血?!?、《福建藥物志》:“清熱涼血,解毒消腫。主治肺炎,百日咳,關節(jié)痛,乳糜尿,失眠,狂犬咬傷,無名腫毒?!?/p>