耳朵流膿是怎么回事?有許多人,耳朵流膿流水幾十年,雖然影響些聽力,但并無其他不適。因此,長年累月,從不去醫(yī)院診治,自認為沒有什么了不起。耳朵長期流膿流水,是慢性化膿性中耳炎或乳突炎的最常見癥狀之一。
專家介紹,中耳也稱鼓室,是個含氣的小腔,可比作一個直立的小火柴盒,分為六個壁:
1、外壁是鼓膜,是集音、共振和擴音的重要部分。耳朵流膿流水,說明鼓膜穿孔破裂。根據(jù)穿孔的大小,病人會有不同程度的聽力損失。如果膿液腐蝕聽骨鏈,就會嚴重影響聽力,對工作和生活很不便。
2、上壁是鼓室頂,稱天蓋,是一層很薄的骨板。天蓋的上面即顱中凹,中耳與大腦顳葉也就是這一板之隔。耳朵流膿流水后,若忽視治療,就會腐蝕了這層薄骨板。病菌浸人顱內,可引起嚴重的腦膜炎、腦膿腫。另外,頂壁上還有個小裂縫,如果出生后閉合得晚,一旦中耳炎急性發(fā)作,病菌即直接侵入顱內。
3、鼓室底:也是一層薄骨板,與頸靜脈球分開。個別人的鼓室底骨壁有缺損,頸靜脈球會突出到中耳腔。如果中耳發(fā)炎,就很危險。鼓室底部內側布一小孔,有神經分支穿過,膿液及病菌如經此進入大血管,也有生命危險。
4、內壁:鼓室的內壁就是內耳的外壁。共中央有一隆起處,名鼓如.為耳蝸所在。內壁還有兩個重要的小窗,即卵圓窗和圓窗。同窗有一層極薄的膠封閉,也稱第二鼓膜。這兩個小窗對內耳淋巴液的振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。炎癥破壞兩窗,或腐蝕鼓岬,均可產生迷路炎.引起眩暈、惡心、嘔吐,最后導致聽力完全喪失。卵圓窗的上方還有面神經橫過。炎癥侵蝕此處或發(fā)生膽脂病時,都能造成口眼歪斜,發(fā)生面神經麻痹。
5、前壁有一條非常重要的交通要道,由鼓室直接通向鼻咽腔的側壁,叫做咽鼓管。如果中耳發(fā)炎,此管被堵塞,膿液及分泌物不能經此管排出,中耳炎便難于治愈,并影響做提高聽力的手術。前壁的下部是內頸動脈,也僅由一薄廿板與鼓室分隔。
6、后壁又名乳突壁,上部了1一小洞,即鼓竇入口,可通乳突腔內。如果鼓膜在后上邊緣發(fā)生穿孔,上皮向內生長,便致發(fā)膽脂病,如逐漸向乳突壓迫并擴大,其后果不堪設想。
耳朵里長期流膿流水,表明身體內存在慢性化膿病灶。一旦抵抗力降低或細菌毒力增強,毒素便被吸人血液中,人就會不知不覺地摧患風濕性心臟病、關節(jié)炎或腎炎之類的疾病。耳朵的流膿流水,看來是個小病,如果不重視,其禍害十分可怕。一定要積極預防和治療中耳炎,避免它發(fā)生嚴重的并發(fā)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