藥物是治療疾病的,但也會導致疾病,特別是在兒童發(fā)育過程中,錯誤的用藥可能會導致嚴重的后果。一、濫用退熱藥加熱是人體必不可少的保護機制。一些年輕的母親認為,如果孩子發(fā)燒,就吃退燒藥。因此,他們總是給孩子吃退熱藥。事實上,這樣做很容易產生假象,掩蓋癥狀,使疾病難以診斷。一般健康人體溫約37℃,高于37℃為發(fā)熱。兒童大腦發(fā)育不完善,體溫調節(jié)中心功能薄弱。因此,兒童一生病就發(fā)燒,但其他癥狀不明顯,如感冒、麻疹、肺炎、局部感染、藥物反應、風濕熱等。發(fā)燒成了孩子生病的信號。因此,發(fā)燒是疾病診斷的重要體征。如果發(fā)燒,用退燒藥壓下來,往往會掩蓋病情,給診斷帶來困難,甚至在疾病危急時被診斷出來。此外,阿司匹林等退燒藥影響兒童凝血機制,導致皮膚、肺、腦等器官出血;如非那西丁可使新生兒血液中的低血紅蛋白變成高血紅蛋白,降低紅細胞攜帶氧的能力,導致組織缺氧,嚴重引起腦水腫、抽搐、昏迷等。因此,總是給退熱藥對孩子的健康有害。在對癥治療或病因治療前,應查明兒童發(fā)熱的原因。若兒童體溫不超過38℃,一般不需要使用退熱藥,在治療過程中要密切觀察。當然,如果孩子體溫過高,如果達到39℃以上,會嚴重影響孩子的健康,還會出現(xiàn)驚厥、抽搐等。在這種情況下,退熱藥可以在積極治療的基礎上使用,物理降溫法,如酒精浴、冰袋鎮(zhèn)頭等。二、濫用抗生素流行病學調查證明,90%以上的上呼吸道感染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。因此,抗生素在上呼吸道感染中的常規(guī)應用是不合適的,也會對抗生素及其不良反應造成病原體的威脅和藥物的浪費。孩子生病的時候不要用氯霉素和鏈霉素,不管是什么原因。鏈霉素、新霉素、慶大霉素、卡那霉素等抗生素長期使用,會影響聽神經,引起眩暈、耳鳴甚至耳聾。氯霉素的使用可能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。8歲以下兒童,特別是新生兒,服用四環(huán)素和土霉素容易導致牙齒發(fā)黃,牙釉質發(fā)育不良,因此兒童不使用四環(huán)素和土霉素。三、一病多藥孩子患有一種疾病,父母往往攜手并進。眾所周知,藥物過雜,相互作用可抵消,而毒性反應相加,不但療效不好,而且會出現(xiàn)不良反應。如果將磺胺與VC結合,會加重腎臟中毒;青霉素與阿司匹林結合使用,可降低青霉素的抗菌作用。至于青霉素、氯霉素、磺胺藥,或者青霉素、頭孢菌素和慶大霉素,也有上述危險。四、體弱及補藥現(xiàn)在給孩子服補藥的現(xiàn)象比比皆是。父母此舉的初衷無非是增強孩子的體質,促進孩子的發(fā)育,但由于缺乏醫(yī)學知識,事與愿違,彌補了問題。一位醫(yī)生報告說,9名嬰兒在服用人參后出現(xiàn)神經系統(tǒng)癥狀,另一名嬰兒在服用大劑量人參后抽風昏迷,最終死亡。專家的建議是,5歲以上的體弱兒童可以酌情服用,但應在醫(yī)生的指導下進行,家長不得自行主張,以防發(fā)生事故。五、濫用維生素維生素在兒童的生長發(fā)育中確實起著重要的作用,但不能盲目地認為越多越好。許多藥用維生素有一定的不良影響,甚至有毒反應,特別是脂溶性維生素,過量或過長可能導致體內積累和中毒。如果吃太多魚肝油(含Va和Vd),會引起發(fā)燒、厭食、煩躁、肝腎功能受損。雖然水溶性維生素更安全,但也不容忽視。如VC服用過多會誘發(fā)尿路結石、脆骨癥等。因此,營養(yǎng)學家強調,食物中的天然維生素應該是最好的選擇。六、避免濫用丙種球蛋白冬春容易感冒,有的家長把預防的希望寄托在“丙種球蛋白”上,這可靠嗎?以混合健康人血漿為原料制成的“丙球”,主要含有免疫球蛋白G(簡稱IGG)。理論上,血液中Igg的濃度在一定程度上與人體抵抗感染的能力有關,但注射“C球”后感冒的發(fā)病率并不能降低。癥結在于兩點,種類繁多,變化頻繁,“丙球”所含抗體不僅有限,而且缺乏特異性;第二,健康兒童和大多數(shù)體弱兒童血液中的IGG水平正常。從這個角度來看,減少兒童感冒的關鍵措施應該從增強體質開始,具體措施應該堅持母乳喂養(yǎng),合理安排食譜,堅持“三浴”鍛煉(陽光浴、空氣浴、水?。皶r接種疫苗,不能依靠“C球”。七、中草藥安全一般來說,中草藥比西藥更安全。但相對而言,如果隨便服用,也會對嬰幼兒的健康造成損害。據(jù)國內醫(yī)學期刊報道,夏枯草、菊花、梔子花、魚腥草、淡竹葉、蘆根、土地等中藥含有單寧、生物堿、揮發(fā)油、糖苷和無機鹽,可能增加嬰兒肝臟負擔,損害肝功能;六神丸含有蟾蜍脆,可引起惡心、嘔吐、抽搐等癥狀;珍珠丸含有朱砂,可誘發(fā)牙齦腫脹、喉嚨痛、記憶衰退、興奮失眠等不適;長期服用牛黃解毒片可導致白細胞減少。因此,中草藥不能濫用。因此,中草藥不能濫用。八、小病貴藥孩子生病了,父母迫不及待地想把藥治好,所以經常用新藥和貴藥。例如,如果你感冒發(fā)燒,你經常使用抗生素,并使用先鋒霉素,因為青霉素過時。再比如腹瀉,不問青紅皂白,吡哌酸,氟哌酸一擁而上。事實上,感冒和發(fā)燒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。它有自然病程,抗生素無效。先鋒霉素不僅不能改變這種情況,還會引起耐藥性。一旦將來真的感染嚴重,它就不起作用了;腹瀉也是如此。70%的水瀉是由病毒和有毒大腸肝菌引起的。你只需要多喝水,調整飲食,適當服用一些消化酶藥物和B族維生素,而無需使用抗生素??咕幬镞€能殺死腸道中的有益細菌,導致腸道菌群紊亂。霉菌趁機興風作浪。醫(yī)學上稱之為二重感染,治療起來相當麻煩。兒童使用成人藥相當多的父母不知道如何使用藥物,不知道孩子和成年人之間的區(qū)別,錯誤地認為只要減少一點劑量,這種做法是非常有害的。必須明確的是,兒童和成人不僅體重不同,而且在生理和病理上也存在許多差異,特別是兒童肝腎器官發(fā)育不完善,酶系統(tǒng)尚未建立。藥物代謝不反應,嚴重者可致殘甚至死亡。例如,四環(huán)素會影響兒童的骨骼生長,使牙齒變黃,形成“四環(huán)素牙”,因此8歲以下兒童不能使用;抗菌氟喹諾酮可引起關節(jié)病變,阻礙軟骨的正常發(fā)育,18歲以下未成年人不能使用。另一個例子是常見的解熱止痛藥,因為它含有非那西丁,容易使兒童血紅蛋白成為高鐵血紅蛋白,降低攜氧能力,導致全身組織器官缺氧;安痛定和去痛片含有氨基比林,容易使兒童白細胞數(shù)量迅速下降,危險致命;感冒通常含有雙氯消除疼痛,不僅抑制血小板凝結,而且損害肝功能。十、糖水服藥中藥苦,孩子不愿意吃,父母用糖水矯正味道。眾所周知,糖中含有更多的鈣、鐵等礦物質元素,可以與中藥中的蛋白質發(fā)生化學反應,在胃液中凝固變性,然后渾濁沉淀,大大降低療效。有些藥物只是利用苦味來刺激消化液的分泌,如果在藥物中加糖,效果就不好。此外,糖還能干擾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吸收,抑制某些退燒藥的作用,降解某些藥物的有效成分??傊?,糖水服藥不利于治療,最好用開水服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