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3)按揉風池穴
位置:風池穴位于后枕部,胸鎖乳突肌與斜方肌上端凹陷處。
操作方法:用拇指按摩。雙手放在頭部兩側(cè),手掌對著耳朵,拇指分別放在兩側(cè)的風池穴上。在揉捏過程中,感覺酸腫脹,驅(qū)動皮下組織運動,手指和皮膚之間不能有摩擦。
3.飲食有節(jié)
每天定期吃三餐,飲食應清淡易消化,食物多樣,確保谷物、優(yōu)質(zhì)蛋白質(zhì)食物、新鮮蔬菜和水果的攝入,多喝水。如有食欲不振、腹脹、便秘等癥狀,可在蘿卜、山藥、薏米、藿香、菊花、荷葉、絲瓜、冬瓜等醫(yī)生指導下進行藥食輔助治療。
藥膳,如銀耳雪梨百合湯
成分:銀耳、雪梨、百合、冰糖。
用法:銀耳用溫水浸泡20分鐘,將浸泡過的銀耳去根,撕成小塊。雪梨去皮核,切成小塊。百合花被切成小塊。將所有原料放入鍋中,加入適量的水,煮沸,小火燉20分鐘,鍋湯燉稍粘,加入適量的冰糖,冰糖融化,溫食,冷食。每周三服用。
4.起居有常
定期工作和休息,晚上早起,以確保充分的睡眠。適應氣候變化,及時調(diào)整衣物和室內(nèi)溫度,注意寒冷、保暖和節(jié)氣保健。避免去人群聚集的地方。
5.勞逸有度
適度運動和休息,可以適當運用中醫(yī)鍛煉,或者根據(jù)個人情況選擇適合自己的鍛煉方法。
6.情志暢達
要保持愉快的心情,不要生氣,順應自然規(guī)律,不厭其煩長久,精神外向,對外界事物保持濃厚的興趣,使氣機暢通自如。
三、康復方案
(一)中成藥康復
1.氣短、出汗、胸悶、心悸、干咳的患者,應服用具有補肺益腎功效的中成藥,如生脈飲用、金水寶膠囊、壁虎哮喘膠囊等。
2.患有疲勞、納差、腹脹、大便松弛等癥狀的,應服用具有健脾胃功效的中成藥,如補中益氣丸、參芪口服液、鹿黨參口服液、香砂六君丸等。
3.失眠、焦慮、抑郁癥患者,應服用具有養(yǎng)心安神功效的中成藥,如加味逍遙丸、百樂眠、疏肝解郁膠囊等。
(二)中醫(yī)非藥物治療康復
1.艾灸療法
常用選穴:大椎、肺俞、上灣、中灣、膈俞、足三里、孔最、腎俞等。
方法:大椎、肺俞、膈俞(或中灣、上灣):用溫灸盒灸30分鐘;足三里或孔最或腎俞:清艾條溫和灸每穴15分鐘。頻率:一天一次。選擇艾灸療法時,一般每2天灸一次,每穴灸10次?!?5分鐘,持續(xù)2周;癥狀明顯,每天可交替選擇不同的穴位進行艾灸,5次后休息1次~2天,然后繼續(xù)艾灸5次。10次是一個療程。
2.經(jīng)穴推拿
(1)穴位按摩:太原、羊肉、中府、肺俞、腎俞、大腸俞、列缺、中灣、足三里等。咳嗽、咽癢、干咳者可加少商、尺澤等。
方法:將拇指放在穴位上,拇指腹部觸摸皮膚,輕輕按壓,輕輕按壓穴位,產(chǎn)生酸腫脹和溫暖,每次1~3分鐘。
(2)經(jīng)絡按摩:手太陰肺經(jīng)、手陽明大腸經(jīng)、足陽明胃經(jīng)、足太陰脾經(jīng)、任脈、督脈等。
方法:取坐姿或臥位,均勻呼吸。用一只手掌大魚際沿經(jīng)絡方向靠近皮膚進行直線快速摩擦,可交替進行,100~120次/分鐘(每手摩擦500次)~每條經(jīng)絡摩擦60次/分鐘為宜。
3.耳穴壓豆
常用耳穴:支氣管、肺、腎、內(nèi)分泌、神門、枕、脾、胃、大腸、交感等。
方法:耳穴壓豆是將帶王無種子的耳豆貼在相應的耳穴上,稍加壓力,以穴位產(chǎn)生酸麻重脹或發(fā)熱為度。涂抹后,每天按壓幾次,每次3次~4分鐘。每次按壓后保留14分鐘。~2天后,取下耳穴放松一晚,第二天再用同樣的方法敷,一般5~六次是一個療程。
4.拔罐
以肺俞、絕癥、脾俞、腎俞、大椎等背部穴位為主。
功能:拔罐是一種簡單的中醫(yī)康復手段,在調(diào)節(jié)亞健康狀態(tài)、治療多種疾病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。
注:拔火罐應注意防止燙傷和點燃易燃物質(zhì),罐時間不宜過長,如四肢冷、惡心嘔吐、心悸、面色蒼白、冷汗、頭暈應立即停止,讓患者平躺休息。
5.其他方法
八段錦、太極拳等中醫(yī)傳統(tǒng)功法可適當運用。
優(yōu)質(zhì)文章排行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