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(fā)布時間:2023-04-11 17:53
相關企業(yè):金話筒醫(yī)藥
1,脫肛是什么意思
脫肛:是直腸或部分乙狀結腸黏膜或肌層脫出肛外。肛管、直腸和乙狀結腸向下移位稱為肛管直腸脫垂。如果只是粘膜下脫的臨床上稱不完全脫垂;直腸全層下脫稱完全脫垂。脫垂部分于直腸內即內脫垂,肛門外者為外脫垂。2,脫肛是什么病該吃什么藥
脫肛,或稱直腸脫垂,指肛管直腸外翻而脫垂于肛門外。多見于3歲以下小兒,男女發(fā)病率相等,隨著年齡增長,多可自愈,隨著醫(yī)療技術提高和生活水平的改善,其發(fā)病率有所下降?!τ诿摳氐牟∫?,目前有兩種學術的觀點。一種直腸粘膜脫垂說法是滑動性疝學說。另一種直腸粘膜脫垂的說法是腸套疊學說。 脫肛的原因是主要在于排便的時候用力過度,或者長時間保持坐姿。有時候,痔核和肛瘺手術后,也會出現(xiàn)這種情況。但是大部分的脫肛患者,隨著年齡的增長,頻度會增大,大便的時候直腸脫出,不能自行回縮,必須推托方能復位。嚴重的時候,坐著或走路的時候,都會掉出來。甚至是腹瀉或放屁 的時候,也可能無法控制地掉出來。 脫肛目前治療手術是首選,但是手術并發(fā)癥多易復發(fā),得不到廣泛的應用,所以目前臨床上常用一些磁療技術的國產(chǎn)醫(yī)療器械產(chǎn)品如:消痔帶 根據(jù)中醫(yī)經(jīng)絡穴位原理,作用于相應的經(jīng)絡和穴位,疏通經(jīng)絡,消炎鎮(zhèn)痛從而快速、方便、有效的治療脫肛,也是家庭使用的首選。 中醫(yī)辨證施治,效果也不錯。3,脫肛是什么意思
概述 肛管、直腸和乙狀結腸向下移位稱為肛管直腸脫垂。如果只是粘膜下脫的臨床上稱不完全脫垂;直腸全層下脫稱完全脫垂。脫垂部分于直腸內即內脫垂,肛門外者為外脫垂。 病因 病因有病后營養(yǎng)不良,坐骨直腸窩內脂肪減少,支持作用下降。如便秘、腹瀉及長期咳嗽、腹內壓增加致使腸粘膜下脫。此外,3期內痔,直腸息肉及腫瘤引起粘膜下脫。慢性便秘,腸疾病及精神原因,長期用力,腹內壓力過度升高致直腸尾骨和肛提及其韌帶萎縮松弛、肛提肌裂孔擴大,盆內臟器經(jīng)裂孔脫出造成脫垂。重者因肛提肌機能不良,而致括約肌變性,直腸容積減少可造成病人的肛門失禁。 癥狀 有初起常有便秘、排便無規(guī)律,總感覺直腸滿脹和排便不凈。在排便的時候有腫物脫出,但可自行縮回。時間較久的行走及用力都能脫出,常需要送回。由于經(jīng)常脫出而排出粘液污染內褲。腸粘膜受損傷發(fā)生潰瘍時還可引起出血和腹瀉。肛門和直腸感覺較遲鈍。肛門以上內脫垂癥狀常無變化,主要是在排便后感覺未完全排空,總用力才有排空感。脫垂在直腸內反復下降和回縮,引起粘膜充血水腫,常由肛門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?;颊叱8信璨亢脱静繅嬅?、拖拽,會陰部及股后部鈍痛等。 檢查 常規(guī)物理檢查。 治療 治療肛管直腸脫垂疾病治療方法較多,根據(jù)脫垂部位及程度分類簡易、復雜手法不一。因而在治療前必須對患者進行檢查。由于不完全脫垂是直腸下部粘膜與肌層分離向下移位形成皺折;完全脫垂主要是直腸膀胱或直腸子宮陷凹太深成為疝囊,腸袢壓迫使直腸前壁突入直腸壺腹后經(jīng)肛管脫出肛門。檢查明確對選擇治療方法很重要。治療時,不完全脫垂采用Nd∶YAG激光治療療效比較好;完全脫垂者用Nd∶YAG激光或CO2激光切除治療,后者相對較復雜,手術難度高。激光治療必須高度重視,手術中切不可損傷全腸壁。 聲明:能為您提供健康服務,我感到非常榮幸。但這些內容僅供參考,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就診醫(yī)生的指導。4,脫肛是什么啊
益氣升陽湯1、什么是脫肛? 脫肛是直腸粘膜、肛管、直腸全層和部分乙狀結腸向下移位并脫出肛門外的一種疾病。 2、脫肛的特點: 直腸粘膜及直腸反復脫出肛門外伴肛門松弛。 3、脫肛相當于西醫(yī)的什么??? 脫肛相當于西醫(yī)的直腸脫垂。 4、如何診斷脫肛? 根據(jù)脫出病史,視診看脫出物即可診斷。脫肛可分為三度: (1)I度脫垂:為直腸粘膜脫出,脫出物呈淡紅色,長3~5cm,觸之柔軟,無彈性,不易出血,便后可自行回納。 (2)II度脫垂:為直腸全層脫出,脫出物長5~10cm,呈圓錐狀,淡紅色,表面為環(huán)形而有層次的粘膜皺襞,觸之較厚,有彈性,肛門松弛,便后有時需用手回復。 (3)III度脫垂:直腸及部分乙狀結腸脫出,長達10cm以上,呈圓柱形,觸之很厚,肛門松弛無力。 5、脫肛的鑒別診斷 I度直腸脫垂應與內痔脫出相鑒別,內痔脫出時痔核呈分顆狀,無環(huán)狀粘膜皺襞,黯紅色或青紫色,容易出血。此外,還有一些疾病應與脫肛相鑒別,如直腸息肉、肛管直腸癌、肛乳頭瘤、肛管疣、贅皮性外痔等。 治療脫肛有哪些方法 (1)保守療法 如果脫肛繼發(fā)于便秘、腹瀉等疾病,就要積極治療這些原發(fā)病,原發(fā)病治好了,脫肛多能痊愈。治療期間不能蹲位排便,要立位、側臥位或仰臥位排便,小嬰兒可直著腿把屎把尿,大孩子可坐高盆排便,就是把便盆放在高椅子上拉屎。如能堅持1~2個月,多數(shù)脫肛可以痊愈。如改變排便方法后脫肛未愈則可行手法復位,用紗布折成厚墊,壓住肛門,用粘膏將兩臀拉緊粘牢,令小兒臥床1 ~2周,堅持臥位排便,多可痊愈。 (2)中醫(yī)治療 此病多為氣虛下陷,長時間腹瀉不愈、久病臥床傷氣、大便干結,均可以出現(xiàn)脫肛。治以補益中氣,升提下陷。藥用炙黃芪、黨參、白術、升麻、柴胡、當歸、陳皮。便秘加熟軍;有熱加連翹、梔子;陰虛加玄參、生地。另外可以針灸百會、長強,病久加足三里。 治脫肛方: 參麥芩連歸地湯(肖正安教授) 組成:沙參5克,麥冬12克,黃芩10克,黃連5克,當歸6克,生地15克,枳殼6克,厚樸9克,烏梅9克,白芍9克。 功效:清熱涼血,利肛收斂。 主治:肺熱氣虛之脫肛。 用法:水煎服,每日1劑。 收肛散(柏蓮松教授) 組成:五倍子9克,炒浮萍草9克,龍骨9克,木賊草9大象。 功效:收澀固脫。 主治:肛門直腸粘膜脫垂Ⅰ、Ⅱ度。 用法:共研細末,干擦或麻油調敷。 提肛湯(王靜安主任醫(yī)師) 組成:黃芪15克,升麻5克,當歸10克,枳殼10克,炒淮山藥15克,沙參15克,麥冬10克,烏梅15克,白芍15克。 功效:升陽舉陷,益氣滋陰。 主治:小兒脫肛。 加減:若小兒滑瀉不禁,可加煨訶子10克;炙粟殼5克,以清之;若久瀉虛寒甚者,可加良姜3克,附片5克溫補中陽。本方為自擬方,臨床運用30余年,有效率達96%。 用法:日1劑,水煎,分早、中、晚服。 脫肛液(李潤庭主任醫(yī)師) 組成:明礬6克,鹽酸普魯卡因2克,加水至100毫升。 功效:固腸收澀。 主治:直腸脫垂。 用法:注射于直腸周圍或直腸粘膜層與肌層之間。 益氣升陽湯(張夢儂名中醫(yī)) 組成:黃芪15克,當歸10克,黨參15克,白術10克,柴胡10克,生麻10克,炙甘草10克,樗樹皮10克,陳皮10克,罌粟殼10克。 功效:益氣升陽。 主治:脫肛。 用法:每日1劑,水煎3次分服。 概述 肛管、直腸和乙狀結腸向下移位稱為肛管直腸脫垂。如果只是粘膜下脫的臨床上稱不完全脫垂;直腸全層下脫稱完全脫垂。脫垂部分于直腸內即內脫垂,肛門外者為外脫垂。 病因 病因有病后營養(yǎng)不良,坐骨直腸窩內脂肪減少,支持作用下降。如便秘、腹瀉及長期咳嗽、腹內壓增加致使腸粘膜下脫。此外,3期內痔,直腸息肉及腫瘤引起粘膜下脫。慢性便秘,腸疾病及精神原因,長期用力,腹內壓力過度升高致直腸尾骨和肛提及其韌帶萎縮松弛、肛提肌裂孔擴大,盆內臟器經(jīng)裂孔脫出造成脫垂。重者因肛提肌機能不良,而致括約肌變性,直腸容積減少可造成病人的肛門失禁。 癥狀 有初起常有便秘、排便無規(guī)律,總感覺直腸滿脹和排便不凈。在排便的時候有腫物脫出,但可自行縮回。時間較久的行走及用力都能脫出,常需要送回。由于經(jīng)常脫出而排出粘液污染內褲。腸粘膜受損傷發(fā)生潰瘍時還可引起出血和腹瀉。肛門和直腸感覺較遲鈍。肛門以上內脫垂癥狀常無變化,主要是在排便后感覺未完全排空,總用力才有排空感。脫垂在直腸內反復下降和回縮,引起粘膜充血水腫,常由肛門流出大量粘液和血性物。患者常感盆部和腰骶部墜脹、拖拽,會陰部及股后部鈍痛等。 檢查 常規(guī)物理檢查。 治療 治療肛管直腸脫垂疾病治療方法較多,根據(jù)脫垂部位及程度分類簡易、復雜手法不一。因而在治療前必須對患者進行檢查。由于不完全脫垂是直腸下部粘膜與肌層分離向下移位形成皺折;完全脫垂主要是直腸膀胱或直腸子宮陷凹太深成為疝囊,腸袢壓迫使直腸前壁突入直腸壺腹后經(jīng)肛管脫出肛門。檢查明確對選擇治療方法很重要。治療時,不完全脫垂采用Nd∶YAG激光治療療效比較好;完全脫垂者用Nd∶YAG激光或CO2激光切除治療,后者相對較復雜,手術難度高。激光治療必須高度重視,手術中切不可損傷全腸壁。 聲明:能為您提供健康服務,我感到非常榮幸。但這些內容僅供參考,一切診斷與治療請遵從就診醫(yī)生的指導。優(yōu)質文章排行榜